2020年以来,疫情所造成的戏剧且充满悲剧色彩的种种事件,除了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客观的影响,也难免会让同学们的情绪产生强烈波动。面对“赛程”即将过半的今年申请季,也为了预防特殊时期可能会造成的“PTSD”,同学们还需要更多专业而系统的建议。因此,自然光线教研中心对应六大系分别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作品集创作方法建议,帮助同学们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规避风险,找到翻倍申请成功率的创作方法!
01、利用时机做好充分的调研
调研对于艺术作品集的创作至关重要,而对纯艺插画专业来说,充分的调研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调研的方法和理论知识的积累,也是大多数在国内学习艺术的同学目前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的地方。
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有了相对自由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充分结合线上资源补充,根据自己的项目主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有针对性的学习理论基础,拓宽和深化主题维度。
02、结合身边的材料创新组合
纯艺方向的作品大多体量较大,对于材料和场地也有更多的要求,目前阶段大家可能都只能在家进行创作,教研中心也建议同学们可以从材料上开拓思维,选择自身所处环境容易获取的材料为主。
包括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智慧组合、网购一些特殊肌理的轻易材料、结合数字媒体的方式进行创作等等,创意、主题和技法是关键,材料的选择可以结合作品需要开发脑洞。
03、跨学科创作的契机
纯艺本就是相对自由的艺术载体,目前各大院校纯艺专业的边界也不断拓宽,同学们也可以借此机会打开创作思路,结合不同学科利用的知识和方式,丰富创作内容。
老师在此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创作思维与想象,把握本专业的基本特征,提升对于创作过程的认知,将其融入不同的题材维度,学会运用艺术性的创作手法逐渐完善。
04、与导师密切和感性的交流
纯艺术专业留学的学习一直鼓励大家重视个人感性的表达,但理性的指导也必不可少。在之前面授的过程中,同学或许会因为上课形式害羞与老师交流个人感悟,但线上课就能够很好地拓宽交流的渠道,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和感性。
借此机会,同学可以更加积极的与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体会,老师也可以分享作品集创作方法的经验,通过文字或语言的方式放大感性的东西,同学们也多了很多时间与老师进行一对一沟通,对主题和创作的把控也更加全面。
01、回避不能动手操作的弊端
视觉设计专业在创作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是相对较少的,因为大多作品的体积较小,近年来大家也更重视数字媒体工具的使用,所以很多同学软件很溜但手上功夫始终有些欠缺。
但其实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尝试回归视觉艺术的本质,结合手绘、综合材料、或是一些新的技法的材料进行搭建,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出发,重视作品的多维表现力。
02、结构条理化、内容准确化
线上课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在于同学们的上课过程是可以留下确切的痕迹,老师也需要准备比之前线下更加详尽和有条理的课件,用时对于学生的创作过程也会以实物为基准作为考核。
所以同学们在此过程中,也应该顺应线上课的节奏,梳理自己的创作过程,按照时间规划,尽可能的让作品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全面。
03、重视色彩搭配和排版
虽然这一点是老生常谈了,但对于视觉艺术作品来说却是不可忽视的重点。目前很多打印店没有开门、一些特殊材料也比较紧缺,对于实体作品的制作会有一些障碍,包括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也没有办法传达一些感官的细节。
针对这种情况,同学就需要在色彩搭配和作品排版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包括对色彩的处理、影像的记录以及尝试一些新的搭配等等,尽可能在视觉上达到高完成度。
01、结合时代背景下的新课题
受疫情影响,数字媒体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传统创作模式和传播平台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激发了一些新的课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同学们可以结合趋势延伸出自己的创作方向,在此过程触及到原有的系统、逻辑、甚至商业模式,都有可能会引发新的思考,结合这些新课题去进行创作,探讨未来的可行性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可以重点研究的方向。
02、网络渠道调研用户群体
无论是电影、动画、影像、游戏.....数字媒体领域的学科板块都与市场受众紧密相连,在特殊时期下如何观察用户的需求、调研感兴趣的方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同学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网络渠道,例如视频网站点击率、网络问卷、现有产品的用户反馈等等都可以是我们参考的材料,以目标用户为导向,综合参考各项数据,搭建作品更扎实的逻辑框架。
03、配套素材的搭建或收集
数字媒体专业留学较为特殊的一点在于,通常一个作品的完成还需要配套素材的收集,例如电影专业的团队搭建、动画专业的配乐配音、摄影专业的场地考察等等,不同的环节需要不同的合作形式。
通常来说作品创作的周期会更长,疫情期间同学们受到的限制也更多,所以同学一定要适当预留出更加充分的时间,提前规划各个环节所需的材料和合作人员,保障创作过程的顺利展开。
01、“新学科”的创造
我们常说的跨学科创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A+B=AB,也就是结合两种或以上的学科知识,创作出一种具有多重专业特征的作品;另外一种就是根据A、B创作出新的C,学生根据现有专业理论知识,创造出一个全新领域的艺术作品。
而第二种这个高阶版本,无论从设计创新学科的专业特征和院校鼓励的培养模式来看,都比较适合现阶段专业基础扎实的同学进行突破研究。
通过深化学习一些软件,包括代码、计算机、编程语言等领域的知识,对于跨专业申请的同学也完全可以利用原专业的知识,融合创新,开发出全新领域的创作。
02、聚焦于技术和可持续发展
客观来说,线上学习和创作的模式更能体现设计创新的特点,也更加直接。设计创新领域的学科通常都围绕着“创新“和”未来”做研究,它和传统艺术学科之间在表现语言上有很大的区别。
而技术的发展和全面信息化的现状也为同学们的创作题材带来更多的课程,这其中包括创作方式、研究课题、传播方式、视觉语言效果以及一些技术应用等,同学可以根据目前的专业结构和院校要求,探讨一些以“设计”为定义的全新社会功能。
01、以数据化调研代替实地考查
疫情期间,大家的外出并不是很方便,原本我们建议的对有真实选址的作品创作,尽量选择实地考查的调研方式,目前来看受到了很多障碍,特别是需要乘坐长途交通工作的地点,也希望同学们谨慎出行、安全第一。
在此阶段,同学们可以采取线上数据化调研的方式代替实地考察,利用一些网络地图、现有文献、历史背景、住户调查等,梳理场地背景,按照数据化的方式进行精密计算,并由此延伸出对空间的深层次理解。
02、缩小模型维度深化形式细节
“做模型”是空间专业学生的日常必备,出于对时间和空间的考虑,同学们不太方便进行大尺度的实体模型搭建甚至精雕细琢,取而代之,我们可以用简单、朴素、抽象的概念模型去探索形式背后作品主题。
包括利用一些现有软件、Ipad的矢量工具等,或是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突破物料和工具的限制激发概念的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多维度的设计视角和理念。
03、回归本源触及“空间”本质
建筑空间设计作为一个宏观的多维空间的创作作品,不仅只有视觉表达一个层面,更是包括时间、人文、情感、功能等多个角度。
网络和影像技术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也可以借助网络中知识整合的优势,用影像和实体概念模型的结合,从不同的感官维度对空间进行搭建。
01、充分的前期准备保障作品成果
时尚专业作品大多属于实操类专业,后期的作品搭建环节容错率低,需要做到精准而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收集足够全面的理论数据以及精准的实验等,以保障最终的作品成果。
另外,通过网络、技术等模式的介入,时尚类专业的创作的媒介和题材也有了更广的发展空间与选择,我们完全可以善用工具,弥补许多传统创作上有可能出现的失误,例如拼贴过程的错误、布料的污渍、颜色的搭配等。
02、合理规划创作进度,提前安排作品呈现方式
时尚设计系需要涉及后期的成衣呈现的环节,其中就包括工厂的制作、模特的预约、场地的布置等等,今年特殊的局势,很多场地和工厂也有诸多的限制。
所以同学一定要合理规划创作进度,提前安排预约场地、购买所需材料等,包括规划好在场的人数、时间、工具的租赁,尽可能全面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03、适量选择多个项目同步进行
时尚专业中珠宝设计包括一些科技和功能性成衣创作,涉及到一些机器、人员的协作,包括远程授课老师对于一些手把手指导的技能教授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障碍,这时我们也建议学生可以在老师的辅导下,适量选择多个项目同时开题,平行推进。
多个项目同时开题除了可以加快进度,也可以迫使学生扩大阅读量和理论知识的积累,训练从不同的观察方法与思维方式入手进行不同的造型训练,达到提升专业能力的目的。
但因为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多线内容的专业储备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也建议同学们可以尽量在专业老师的把控下进行。
除了以上针对六大系不同学科在专业作品集创作方法上的问题,教研中心对于同学们在学习方法上更有一些其它的建议,包括近阶段留学局势动荡,同学们还需要实时关注目标院校和国家的政策、合理规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尽量避免过于熬夜导致“软件比人先崩溃”的现象等等......
相比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上的困境,我们也看到了同学们在心态上的变化,对未来的未知和时间的焦虑,如何克服自己内心的情绪,冷静的思考这些或许是更多同学目前的难题。其实闭门在家也是一个审视自己的很好机会,在局限的条件中锻炼出随机应变的创作能力何尝不是一个特殊的锻炼方式。在此期间,自然光线教研中心也会通过对教师团队、教学内容的双重把控,尽可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更多“安全感”,获得实质而长远的收获!
更多作品集创作方法文章推荐:
本文均属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团队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