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从零基础到悉尼大学交互设计,作品集融合6个专业:交互,平面,装置,产品,展示空间,JavaScript,coding代码编程!精准的梦校定位和多学科融合让她零基础拿到悉尼大学Offer。今天我们邀请到了JiaYi同学,以采访对话的形式和大家分享她的悉尼大学交互设计申请!
University of Sydney
在国内读完工业设计本科学位的JiaYi同学,在和自然光线一起成长的半年时间里,完成了从基础课到作品集的准备,并顺利拿到悉尼大学交互设计的Offer。
自然光线问:你申请的专业其实和本科差距很大呢,为什么要选交互设计这个交互设计专业呢?
因为交互设计专业刚刚兴起嘛,其实当初在我们本科课程上也学过一部分交互设计,感觉自己也挺感兴趣的。然后当时在国内也参加过国内的考研,看过一些相关的论文,也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就决定去国外学交互设计试试。
自然光线问:你是怎么决定出国读交互设计的?因为你之前说你在国内考过研嘛,就是怎么了解到海外院校这方面的呢?
因为交互设计在国外可能更先进一些,而且本来就是源于国外的,所以感觉国外应该更专注更专业一些,而且国内考研的话,还要提高我的政治和英语,英语还好,主要是政治要提高,我却不喜欢背太多的政治文章。
而且考研时准备的应试英语和真的在英语环境里生活对于英语的实际提高肯定也不一样,语言作为一种技能来说还是应该更注重实际应用,所以我就想干脆逼自己一把,通过跨学科留学和不同的人交流,既能学英语还能学设计,再加上出国也是一种锻炼。
很多同学都有一个疑惑,我的专业到底适不适合留学,到底该选择国内考研,还是出国读书呢?
这个选择题其实不只发生在JiaYi同学一个人身上,在平时的咨询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情况的学生。
其实不管出国也好,还是在国内读书也好,最终的选择都还是要你个人去确定。但是不同的专业确实在国内外,会有一定的偏向。比如,你就是只想在国内特有的一些艺术专业上,深度并且专一的学习,像是国画、青花瓷制造这样的专业,那当然是在国内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前景。
但是类似创新设计,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还有JiaYi同学申请的交互设计,这类较新兴的专业,在国外则会有更好的发展。就像JiaYi同学所说,这些专业起源于国外,在国外的艺术环境下,这些学科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统,并且成熟的学习体系与构架。
国内整体来说,交互环境是比较偏UI/UX这两个方向的,但其实交互设计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而自然光线在创建之初就十分关注这个新兴专业,直至今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和Offer成果,如果你喜欢创新又迷恋科技,善于策划又渴望展示。那么,你一定会爱上交互设计。这个设计与高科技和谐融入的艺术形式,将给你足够的施展空间,呈现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自然光线问:那为什么选择了这个悉尼大学呢?而不是英美?
因为悉尼大学排名很高,所以就想既然要学就选好一点的吧。至于为什么没有考虑英美,还是因为我自己想去澳洲,澳洲环境很好,也对澳洲比较感兴趣,在休息的时候有意无意的经常欣赏关于澳洲环境的照片,感觉很美好,再加上感觉要是去美国的话担心没有澳洲安全,生活节奏也不一样。我更倾向安逸优美的工作环境。
自然光线问:自然光线的老师在选择学校上,有给过你怎样的建议呢?
有的,他们告诉我澳洲那边哪个学校交互设计专业比较好。然后让我我自己来做选择。
通过自然光线的导师推荐,也参加过一个暑假的workshop,我觉得还挺好的,通过这个活动能够让我见识不同学生不同的专业效果,而且这个还能帮我加快我做作品的速度。
这个workshop是交互设计和平面设计的。觉得挺好的,就是他们很多人来自不同专业的嘛,果然在自然光线卧虎藏龙,有好多厉害的学生。
除了学生自己的research以外,自然光线的老师还会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给一些针对性的指导。
很多同学刚来的时候不知道要选哪所院校,尤其零基础,对艺术院校不了解的学生。自然光线首先会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比如他比较喜欢怎样的学校氛围,倾向如何的教学形式,甚至是这个学校的证书在目标行业中的“含金量”,之后可能会给学生看一些院校的学生作品,让他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学校,之后再做决定。
在jiayi同学这个案例中,她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做了详细的调研,导师便可以直接针对她的梦校给出详细的交互设计作品集指导方案。
自然光线问:在课程中,有哪些是让你印象很深刻的么?比如项目、workshop这些,对你之后的交互设计作品集启发比较大的。
比如在和张老师一起合作的交互设计作品集项目中,让我切切实实体会到张老师是个很厉害的导师,很多逻辑思维都会提供给我做引导,会建议我如何做会更好,我觉得她在设计方面讲的特别周全,几乎每个方面他都会帮我考虑到。
我认为她指导我做的那个作品非常的完美,哪怕从每个角度思考也很难诟病,再加上视觉效果也很好,所以我觉得真的很不错,是个很好的老师。
自然光线问:那同学你可以说一下你交互设计作品集有几个项目吗?然后每个项目都有什么内容?
我经历了不同的老师,一共做了三个项目。在这里重点讲两个吧~
在跨学科项目中,自然光线的彭老师带领我完成了这个项目交互设计作品集的主要内容,他是个很有耐心很踏实的老师,教学方式也跟张老师风格完全不一样,做作品的过程中,他总是给我平面方面的一些建议,因为他想从这个方面打开我作品集的突破口,交互方面的他也经常跟我一起探讨。
像我跟他做的这个作品,做的时间有点久,做的是一个探测类似的产品,我和他的“交互”过程经常是当我遇到瓶颈的时候我就先做一个大概的样子,老师就会给我提很多关键性的建议,然后我会反复修改,那时候彭老师的耐心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当时我还要准备考英语,精力有限的我经常没办法在作品集分配太多,他就会不断地督促我,一次次的追着我带着我去回顾、修改,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他真的是特别有想法,也经常会给我平面搭配上的建议。
交互设计作品集展示
悉尼大学交互设计作品集
另一个项目,是其他老师指导的,做的是关于未来的装置,名字叫聊天机器人。当时他是把他所有学生聚在一起,根据未来这个主题,自己去选择自己想设计的方向,我和几个同学因为性子急,所以被分到了一起。老师对这个选题也特别感兴趣,他就先让我们搜集资料嘛,在这个过程中就暴露了不少问题,因为我们想的比较简单,所以他就让我们深挖一点信息,他说:
我们要是想设计一个装置,我们一定要考虑他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他是怎么操作的,要知根知源。
因为他怕以后在面试的时候,我们说不上来,所以他让我们每一步都走得清清楚楚的,逻辑清晰,另一位张老师经常会在自习室出现,他每次一出现都问我们作品集的进展情况,会经常给我们建议,我感觉他做什么都很好,因为我们这里也涉及到产品设计,我们做的时候会用软件给他做出模型,他就会即时反馈给我们一些建议,就是你要把这个东西做成什么什么样子会不会比较好。
当最终成品做出来的时候他一样会用专业的角度审视,告诉我们哪些地方做的不够真实,细节和语音也会卡的很,细节上的专业词汇,他都会帮我们看,因为觉得这个还是挺重要的,因为担心考官不能明白你什么意思,他很重视图文结合的呈现形式,不建议总是文字说明,他说如果你图做的很清楚了,就不需要文字了,所以他会让我们把图做的更好一点。
装置设计作品集展示
申请悉尼大学交互设计作品集
国外其实很多学校都会给学生这样的创作机会:和不同专业的同学合作完成项目,每个人虽然主要负责的都是自己专业的内容,但是,各自专业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却能帮助大家收获不同维度的理解和思考角度。
交互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跨专业”的领域,在课程设置上更是如此。自然光线不仅会为带大家带来类似JiaYi说到的,这种形式的workshop,在平时上课时,我们也特别鼓励“六大系”不同系间的学生合作。
像本文中JiaYi同学所说的,老师要求他们细化细节,能用图展示出来的就展示出来,这其实也是很多同学在没有导师引导的时候走进的“歧途”,需要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来“排雷”。
很多同学在作品集创作的时候,都常常会进入一个误区,我的作品集就是作品集展示的册子,虽然说这样理解并没有错,但是国外院校申请用的作品集,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就是用来申请的,所以这时,你的作品集不仅要展示出你的作品,还要告诉招生官,你是如何在创作中思考,并用怎样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的。
这些内容要如何展示?就是同过作品集里的“前期”和“后期”过程图,也就是JiaYi所说的,张岑老师严格要求的那部分。虽然排版的时候,这些图可能会被归为sketch,但是不代表你就可以不认真对待。
作品集的每一页内容,都是一次你的展示机会,20页作品集,就是20次展示机会,每一次机会你都应该合理安排,向招生官展示你不同维度的能力和特长。
自然光线:那你能不能再给我们具体说一下这个留学作品集培训项目的内容呢?
这个交互设计作品集项目是自然光线的魏老师带领我们做的,而它的重点,其实就是跨学科。
它的主题是有关于探讨灵魂的展示空间,我们几个同学最开始想做的是关于缓解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情绪,希望能把人的灵魂用视觉的角度体现出来。
这个作品一直是魏老师在帮我们,提供一些建议,然后再大家一起在教室里做模拟装置,其实做那个的还是挺费劲的,因为我们要是想展示这个东西的话我们必须要有类似于LED灯,我们就四处借,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用到编程,而连这个都难不倒魏老师,他经常指导我们。
跨学科作品集展示
研究生申请悉尼大学交互设计作品集
作品集创作灵感来源于我们分完小组以后,就大家聊了聊最近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很厉害的同学说,发现大家对于死亡的恐惧一直都在,然后我们就开始探讨,本来我们探讨出好多好多方案,最终我们选择了这个。
自然光线:你小组内的同学也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或者领域,那你有没有感觉来不同专业的同学大家一起,团队作业,有哪些感触?或者受益的点吗?
感触是大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尤其跨学科的几个同学,我知道他们是国内很厉害的学校毕业的,他们的逻辑思维也很强,想法都非常有创意,除此之外他们经常去参观一些展览,会经常自己去设计一些小东西,以这种方式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也给了我很多鼓励,当我发现一些他们想到我却没想到的点,我就会励志以后要向他们看齐,关注他们所关注的东西,他们也像张思辰老师一样很注重一些细节的表现。
感觉把很多不同专业的学生放到一起可以学到很多,会觉得这个专业学的好的学生很多很多,然后要学的东西也很多很多,这样才能激发自己想学的欲望,不然老是自己做的话,就没有一些新的想法来激发自己了。
JiaYi同学的交互设计作品集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但是自然光线依旧为她的每个项目,都做了定制化的课程规划。有主导作品集全程创作的专业老师,也有在不同的“跨学科”项目里,负责相应课程内容的专业老师。
给不同的学生定制针对性的课程,根据具体的项目,安排专长老师,给学生最大可能的帮助。老师以导师+合作伙伴的身份,加入项目,引导学生的创作想法,牵动小组的进程。
创作整体由小组成员去主导,但是每一个环节,老师都会层层把关。当小组创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老师会进行整理、回顾、critique,来帮助同学们发散思维,梳理之前每一步创作的过程来总结经验,看看项目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者改进措施。
说到Critique,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作品集修正元素,Critique是分析一个作品,提出反馈和建议的过程。听取他人的反馈,这是设计师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能以更大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设计思路,也能训练自己的系统思考和感受力,给他人有意义的反馈。
在Critique过程中,学生可以快速提升演讲能力、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作为货真价实的舶来品,自然光线通过专业的教师团队将整个作品集研发流程完美移植到了艺术留学教育中,让你置身国内,也能提前感受国外的教学环境和节奏。
自然光线:在这些项目里,你会得到灵感吗?
对对对,会的,相互讨论的话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觉得这样组装一下也是挺好的,自己的话就是单一一条流水线,没有人能够激发自己,可能我的想法就是大学学到的一些固定思想,当时觉得很正常,但缺少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走得,只有大家是不同学校毕业的,又来自不同专业,才发现大家的想法四面八方。
自然光线:同学你在做作品集期间时间是怎么平衡的,就是学英语和做作品集两方面?对未来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就是在学英语和做作品集上。
我一开始也是问别人,我是应该先学英语还是应该先做作品集,还是同时进行呢?
有的人就跟我说你要是有能力就同时进行,反正你节约时间是可以完成的,但是后来事实证明,根本不可能。
所以如果让我建议的话,最好还是先专心一门学,因为当时我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挺快的,不到一个月应该就可以完成,但是我当时没有安排好,拖沓了,导致我英语也没考好,作品集也拖了一点时间,后来我跟张岑老师做的时候,我就决定专心一门试试吧,然后就集火研究这个作品集,天天来做,就做的非常快,早点做完了,就可以专心学英语,所以还是先学好一科吧,不然两科都很耽误。
在和JiaYi同学交谈的半小时里我们和她回溯六个月的时光,这其中有惊喜也有探索,不论对于学生本身还是陪伴她的诸多导师都是一段难忘又有意义的回忆,整理出的信息也很受用于之后希望走交互设计的学弟学妹们。
自然光线专注于学生的作品集培训之余更专注学生的个人表达,这里面充满了展示你自己的机会,也充满了和各大品牌联手合作的丰富你个人履历的机遇。
想要申请国外交互设计留学的同学们请咨询自然光线的老师,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国外交互设计艺术院校,包括悉尼大学、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等,详细的为学生规划交互设计作品集创作方案及申请规划。
更多交互设计作品集课程推荐:
国外交互设计好的大学: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提供本科硕士详解
本文均属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团队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