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什么专业,不管目前作品集进行到了哪个阶段,艺术作品集排版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想要做好出国留学艺术作品集排版,有2个字非常重要——逻辑。而要做到遵循逻辑,让作品集实现自主排版,我们要先明确:什么样的作品集可以算得上是“成熟的作品集”?成熟的作品集又如何实现自主排版呢?
首先,从字面上来说,成熟,其实就意味着“完整”,艺术留学作品集的完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这一点应该不需要我多做解释,就是其字面意思,作品集首先需要保证能充分完整的体现出你的创作思路和想法。即使是允许提交未完成作品的院校,他们说的“未完成”也并不是“作品进行到一半,来不及做就停止了”的那种!
一套作品集无论是创意,还是技能亮点,都需要综合突出。作品集不应该只是展示某一维度能力的媒介,更多时候它应该能体现出申请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这种素养包含但不限于:设计能力、方案制定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美学审美素养、语言组织能力、想法推导能力、学习潜能等。
风格单一的作品集虽然可能会展示出你在某个领域的高度,但通常是没有特别高竞争力的,因为但对于艺术院校来说,他们往往更希望看到个人风格化的意识和想法,以及你是否有潜力带来更多可能性。
艺术留学作品集是用来申请海外艺术院校的,它和考研作品集、求职作品集、毕业作品集完全不同,尽管这几种类型都是“作品集”,并且都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但其实它们的最终目标导向都是不一样的。
简单总结一下,成熟的作品集其实考察/展现的并不是学生单一维度的能力,它在满足了院校基础格式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通过不同的作品,表现出学生在多个领域、专业维度上的综合能力。它在内容形式上是“完整”的,同时在思维创意上也是“完整”的。
艺术作品集排版,前面我们就已经提到,成熟的作品集想要实现“自主排版”,一定要遵循“逻辑”。可能会有同学提出疑问,不是说海外艺术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想法发散吗?确实如此,但注重创意思维并不代表只重视创意思维,它与逻辑性是可以共存的,逻辑化的创作过程,并不会局限思维和创意的发散,反而会帮助梳理创作思维,保证它始终围绕着核心概念的主方向发展。逻辑性在作品集中,主要体现在2个方向:项目中的创作逻辑,以及整体排版/布局的逻辑。
无论你申请的是什么专业,面对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设计项目,还是一个需要表达创作者想法的意识化项目,我们都要明确,艺术作品集排版创作过程必须遵循高度逻辑性,并且始终围绕着核心主题展开。
成熟的作品集在整体上来说,创作过程更像是一个“沙漏体”:
原图为安布罗乔洛伦采蒂作品
<Allegory of Good Government>,1338年
首先不断的细化、筛漏,最终完成自己的主题。之后,在沙漏的上半部分,是一个逐渐变“窄”的过程:前期背景要广,多思考主题的延展;之后逐步筛选分类,细化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
接下来到了沙漏的下半部分,在确定的主题下,广泛的调研并收集资料和素材,延展自己的灵感和想法,进行充分的试验和尝试;一手材料、二手材料等结合,使它们成为在同一范围内的想法和研究结果;经过不断的筛选和判断,最终成为新内容的沙子。
很多学生在创作阶段,尤其是作品集初期,特别容易出现一种状况:“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又不知道要如何‘处理’这些想法”。这些想法往往是学生在收集素材、积累灵感,或者进行头脑风暴时捕捉到的,大部分想法,都可以归类为“灵光一闪”。可能刚想到的时候会觉得“很棒!”,“这就是我想要的!”。但是当我们真正去思索可行性时就会发现,它们中真正适合当前项目的,可能只有其中一部分;再试着实践落地一下又会发现,其中可以落地深究的,又只是一小部分。这个筛选想法的过程,其实就需要我们用有高度的逻辑性去判断,将想法和思路“局限”在一个导向主题概念的大方向上。
而造成这种“想法多,实用性低”的原因,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外艺术教学模式不同所导致的,国内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比较习惯的创作流程一般是:根据主题撰写项目任务书,根据任务书的需求收集素材,查找相关案例,获得项目发展方向和灵感,之后完成自己的项目。海外艺术创作则偏向于学生自主提出选题,根据选题进行多方向的综合调研,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思维发散,用逻辑推导出具体的方向并进行相关的探讨和设计。
同学们在了解艺术留学作品集时可能都听过这句话:“作品集需要展现出完整、有发展意识的创作过程”,完整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其实就是通过作品集的逻辑排版来显示的。很多我们在作品集中看到的漫不经心的内容,其实都是在大逻辑不断细化、层层递进的结果,它们不是随意放进作品集的,而是有重点、有侧重的筛选。
布局逻辑,也就是整体的艺术作品集排版,说白了就是如何优势化排版作品项目,才能让招生审核人员既看到你的综合能力,又不至于在不同的作品之间感到落差和区别。
如果说你的作品集每个项目都体现的是同样的展现维度,那么项目与项目之间其实都是重复的、类似的。很多同学会误将“重复”认为是强烈的个人风格体现,其实并不是,过于单一的项目形式反而会让招生官觉得你的自身可能性及发展潜质不够多。
对于院校招生官来说,他们深知自己面对的是想要进到Dream School的学生,这些学生还没有过多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经历,也正因如此,才会提出申请。这也是为什么学校需要通过作品集看到学生潜能的原因,具有可深度挖掘的潜能,才能让学校看到你的未来价值。
整体的艺术作品集排版也应该是具有逻辑性的,怎样的作品放在第一位,怎样的作品放在第二、第三的位置,又是怎么作品可以作为收尾放在最后的,其实都需要“逻辑”来贯穿。
自然光线曾采访过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招生顾问Jennifer,Jennifer就曾表示,一个好的作品集就像一本小说,起承转合,每一个项目就像书中的章节一样,他们互相独立,但又互相影响着阅读体验。
很多人都会忽视作品集的封面,认为封面只需要写出自己的名字、申请专业、以及一些基本介绍就可以了,但事实上,作品集从封面,到内容目录,再到具体的项目和最后的收尾,都是需要精心安排的。
而在内容上,项目与项目之间则需要保持平衡,我们都有过看影视剧作或者小说看到一半,或者到了结局就看不下去的体验,为什么会看不下去,其实就是因为内容变得枯燥,不如开头那么吸引人了,才会导致“弃剧”和“烂尾”。
而一套保持“平衡”的作品集,不仅在视觉上具有美感,在整体的布局上也是有逻辑推动的。不会一页内容单一,下一页就丰富;一页很漂亮,一页很丑,更不会突然跳出一页不知所云的内容。作品集从头到尾都应该具有连贯性,看起来舒服且流畅。
其次,作品集准备周期往往是比较久的,一般在4-12个月之间,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完成作品集后回顾自己的第一个项目,发现第一个项目“漏洞百出”,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因此,作品集整体上来说,视觉感应该首先保持连贯性和统一性。就像我们前面说的风格统一,并不是创作项目的形式和解决设计问题的方式统一,而是整体的视觉展示上,让人感到是有联系的。
作品集应该给人从始至终都是连贯的阅览体验,每一页都有注重突出的内容,每个项目也都各有侧重,同时整体来看,也不会给人带来“过山车”的感受。
最后,实现艺术作品集排版,就要注意2个维度:一个是单独作品本身的创作逻辑;再一点就是作品集整体大方向上的逻辑平衡感。逻辑为引导,才能更好的给出整体的创作和排版方向,从而保证创意思维是围绕着主题和作品集展开的。
自然光线为你分享更多话题:
本文均属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团队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