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留学

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
始于梦想 忠于创造 无所畏惧 无限延伸
TO INFINTY AND BEYOND
艺术留学 > 留学干货 > 作品集培训 > 红色预警:艺术作品集匠气已达10级,该怎么办

红色预警:艺术作品集匠气已达10级,该怎么办

作者:自然光线/艺术作品集匠气/时间:2021.09.04 14:02:58
阅读: 点赞:0 次

  “匠气”这个词一开始主要用于形容中国古书画行业中,绘画、雕塑、篆刻等艺术形式,在本意上来说,是一个略带贬义的词汇。匠气与匠心不同,匠心指的是创作者本人给予作品的细腻情感,多用来形容作者纯质的创作情感,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匠气缺失的其实就是创作者的“心”,更突出于能力和技法的同质化堆砌,缺少新意和原创性。艺术作品集匠气,该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海外艺术院校特别强调学生的个人意识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自然光线也常常和大家说到Personal Voice的重要性。对于艺术留学作品集来说,“匠气”和Personal Voice是绝对对立的。对应于艺术留学作品集,其实就是作者的想法、创意,和深度挖掘与表达意识。


  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集匠气简单理解为以下3层含义:


  1.技能感过强,作品缺少“内容”和“风格”;


  2.同质化严重,“模仿”、堆砌痕迹明显;


  3.作品中的“修饰”过于繁复,没有主次和对比。


  这3点任何一点,对于作品集来说,都是绝对劣势的减分项,想要避免作品集过于“匠气”,首先我们要知道造成匠气的原因是什么,然后依次解决。


  艺术作品集匠气,该怎么办?


  技能感过强,作品缺少“内容”和“风格”;同质化严重,“模仿”、堆砌痕迹明显;这两点艺术作品集匠气的原因:


  前两点我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它们造成的原因是同样的。


  得益于严格的“艺考”制度,国内学生多拥有扎实的绘画基础技能。虽都是申请院校,但是相较于海外艺术院校,艺考的侧重点偏向“画工”技能的考察,有一套较为明确的评判标准和方式。


  首先,国内画室和美院有划分明显的风格标签,举个简单的例子——“央美设计冲刺班”、“广美冲刺班”,就专门针对具体院校。央美注重块面分明、色彩明快;广美强调色彩活泼,不拘于“形”的限制,这样深入人心的印象就是最直接的表现。再比如每一所画室都有非常明确的风格标签,“一看就知道你是xxx画室出来的”,艺考生们对这句话应该也都不陌生。


  统一标准的学习环境,加上数量庞大的艺考人群,激烈的竞争氛围虽然造就了国内学生异常强大的绘画功底,但是过于同质化的标准要求,也使得学生失去了自主创作的意识和机会。学生一开始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迎合”艺术院校,因此便会缺少自己的风格和想法,造成创意和思维方向上的短板。


  对于这一类学生,要着重解决的,就是想法和个人风格的培养:


  1.结合基础绘画的优势,进行头脑风暴和Design Thinking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匠气并不代表一无是处,单纯从绘画的角度来讲,匠气反而是基础能力非常扎实的表现。但是正如基础能力只是“基础”,绘画也只是一种基本的艺术表达方式,就像雕塑、诗歌一样,它们都无法等同于艺术或设计。


  这些“技法”和途径只是帮助我们表达想法的媒介,是让想法得以实现的渠道。因此绘画表达有技法可言,但艺术本身却几乎没有捷径可走。


  学习视觉设计专业的同学可能都做过这样一个练习,对一个固定的元素(文字、数字、或者具体的事物)进行联想,每次10-20个,并用绘画的形式将这些想法分别表现出来,这其实就是一种思维训练方式。


  艺术本身就是一门独特的语言,当我们将艺术作品表达方式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展现,就好像语文中“一词多义”,同样的字词,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


  而绘画,就是最基本、最易掌握的艺术“词汇”,基于最基础的艺术语言进行创意的发散,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捕捉并表达自己的创意意图。自然光线海外联盟前MICA马里兰艺术学院招生官Travor就曾表示:相较于展示绘画基础能力,我们更希望看到学生用一支笔创造出不同的可能。


作品集绘画基础能力


  在下面这个案例中,Meiqi同学高中在国内美院附中就读,附中的学习环境比较传统,老师会要求学生按照统一标准画画,每画一笔,哪里是对、哪里是错都由老师说了算。但是在自然光线,老师并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她,更多的是给予她想法和概念上的建议和指导。老师带着她进行了多次风格探索,和中西绘画方式的对比性创作,Meiqi在这个过程中也进行了思维延展和深化。


  作品集中的一个项目就结合传统绘画“白描”的概念,创作了一幅长达6米的长卷。尽管是白描的概念,但Meiqi还结合了针管笔点画的方式,用0.02的针管笔将画面“点”了出来。


  2.结合自身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深度挖掘情感与作品的融合


  很多学生在长期同质化的学习环境中,会忽略自己的情绪和理解,对于主题没有想法,没有解读,更有同学害怕过多暴露情感会显得太过随意或者另类。


  但其实“你的想法”正是海外艺术院校想要看到的,我们在以往的海外联盟采访中,各校招生官都曾强调:学校渴望通过作品集,认识你;知道你是谁,你是怎样的一位艺术家/设计师;你与其他人有什么差别?


  我们每个人之所以都是独特的,不仅因为外在的装扮和长相,更因为我们都是拥有独立思考和自主表达能力的个体。如果连作品的想法都要“借鉴”、“模仿”他人的,那还谈什么深化主题呢?


  要知道,不同的成长环境、家庭情况、学习与生活经历会造就不同的我们,和不同于任何人的价值观与人生判断取向。即使是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大致相同的判断,但具体到原因或者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其实就是我们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一切的个人风格都主要依托于自己对事件、主题的理解,真实的面对自己,直面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去逐步调研、深化、探究、尝试,才能有目标,更有方向。


  强烈的个人风格无法通过对已有作品的临摹培养起来,单纯的技法堆积也不会打动招生官,反而会让你的作品趋于平庸,让招生官失去了解你的兴趣,毕竟海外艺术院校的评判标准并不是谁“苦力”做的多。


艺术作品集创作基础能力


  同样还是Meiqi,因为高中阶段每次画画都是老师给出既定主题和对错的评判标准,因此她在自然光线一开始上课时表现出了高度的不自信,总是不停的询问老师建议,希望老师能帮助她去判断、做决定。


  为了帮助她找回自信,建立自己的风格,老师不断和她沟通,首先将她感兴趣的事物列出来,之后依次讨论筛选,从而确定下几个主要的创作。还是前面的6m长卷案例,Meiqi希望表达“梦境”这一主题,在她看来,梦是抽象的,因此她也希望用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梦境,这才选择了看似是白描,但实际并非白描的针管点画法。


针管点画法


  3.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逻辑


  我经常遇到有学生做着做着就跑偏了,做到一半就忘了自己的主题;或者为了突出创意而刻意营造创意,无论是这两种里的哪一个,最终都只会导致“跑题”。


  创意并不是“思维跳跃”,独特的风格也不代表要“抛弃逻辑”,相反,独特的风格和创意都需要强大的逻辑作为支撑。强有力的逻辑作为引导,不仅不会牵绊你的想法,限制你的表达,反而会更有效、更明确的帮你梳理创作方向,提前规避可能出现的差错,做出最佳方案的选择,让你少走弯路。


  4.同质化主题里,换个角度看问题,试试跨学科、跨媒介的表达


  很多学生在选择主题阶段就“掉光了头发”,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之前很少有(几乎没有)机会自己选择具体的方向,大部分时候都是老师给出明确的主题和大致的创作方向,学生只要去实施执行就可以了,这就会造成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自己把握住主题的可实施性以及可选性。


  前面一直说到的Meiqi就是如此,一开始需要反复向老师确定,不敢自己做出判断。类似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这个过程中,很多同学为了表达创意,就会刻意的绕开那些热门话题,比如环境保护、生态健康、生与死的讨论,以及类似“时间”、“梦境”这类抽象话题。


  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讨巧”的方法,但是这并不代表以上这些主题,就不值得我们深挖,或再次讨论。每一个主题,无论之前是否有人涉足,都值得被尝试。从自己的创作角度出发,换个别人没有试过的方向,去进行思考和表达,给予它强烈的主观意识和想法,这样即使是同样的主题,也会因为你的影响,而变得与众不同,成为作品集里的加分项。


艺术作品集创作


  比如下面这位Yexi同学的珠宝设计作品集,其中一个项目所讨论的就是HIV这个话题,在这个项目里,Yexi选择跨学科结合物理,用光折射原理进行了创作。


  光透过不同颜色的有色纸,就会呈现出不同效果,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光效与角度下,会有截然不同的“涵义”。最终的作品是一件可以转动的胸针,透过上面的蓝色色片,我们可以看到“I'm HIV positive”,而当胸针转动到红色色片时,就会看到另一句完全改变涵义的话“I'm positive”。这样的“雷同”的主题,结合“有趣”的创意,也让Yexi拿下了RCA皇家艺术学院在内的多校offer。


皇艺珠宝设计作品集


  作品中的修饰过于繁复,没有主次和对比;这点艺术作品集匠气原因:


  这一问题主要多发于“排版”环节:


  不同于国内艺术院校的考察要求,学生在现场发挥创作即可,海外艺术院校在申请时提出的作品集要求,往往需要学生提交不只一幅作品,并且不同的艺术院校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同样是申请本科,Parsons作品集要求8-12幅即可,但RISD罗德岛设计学院就要求学生提交12-20张。类似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同学就会被页数所限制。


  海外艺术院校的作品集没有严格既定的评分标准和对错判定,因为它考察的是学生在整个创作中展现出的综合艺术素养,也就是说,从作品集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每一页的内容都应该能对应至一个具体的“能力点”,这些能力点构成了你的作品集全部,才能充分的体现出你的综合实力与潜质。


  尤其像很多艺术院校还特别强调学生在research、sketch部分的能力展现。有点同学就觉得,那我是不是要在这一部分排3-6页才行?那其他内容怎么办?到底要怎么排版,才能更好的向艺术院校展示自己?面对不同学校的页数要求,又要如何取舍,就成了难点所在。


  我见过不少学生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把所有的东西全部一股脑都丢上去,不考虑作品集的排版和每一页的侧重点。也见过有学生为了避免繁复,而抛弃了重要的“过程展现”。


  要解决以上这一类“匠气”,首先要明确一点:细化细节≠匠气,“死抠”细节才是匠气


  我们前面一直说,匠气的一个特点就是繁复和堆砌,对应在作品集排版中,就是为了“抠”细节,而忽略了宏观维度作品集的整体调性和展现。


  作品集中不管包含多少作品、几个项目,都需要注重整体性,和每一个作品一样,都要有明确且统一的个人风格和布局。我们当然可以在调整好整体布局和方向后进行一些细节的细化,因为此时细化细节,是对作品集的“优化”。但如果一上来就直接排版“抠”细节,一页一页的去整理,就会失去整套作品集的统一性。


艺术作品集创作项目


  学习绘画的时候,老师们总会说:“站远一点,看看画面”,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我们不要为了局部的精细而忽略了整体画面的和谐与主次,这个道理同样可以用在作品集排版中。


  好的排版,细节是架衡于整体统一的布局之上的,当我们对作品集有了宏观的排版,有自己的风格侧重,才能更好的优化细节,追求细枝末节上的完美。达到整体与细节的平衡,才能更懂得如何取舍,如何兼顾。取舍,在于对内容的取舍;兼顾,在于功能性和视觉感受的兼顾。


作品集排版


  其次:明确作品集中,每一页的“功能”和“侧重点”


  作品集有页数限制,但我们在创作时,往往sketch或者调研梳理可能就用了十多张,更不用说其他部分的内容了。因此我们在排版时,就要明确,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方向,每一页都是一次机会,展示我在某一个方向领域能力的机会,这样即使每个项目只有3-4页的排布,也能有取舍的将不同的“能力”安排进不同的项目和页面中。


  比如在A项目中,跨媒介的混合创作是这个作品的亮点,那么首先可以对这个项目下一个定义:主要用它表达我对创作方式和跨学科实践能力的掌握,之后结合具体的项目去细化大方向上能力的具体表现,就会轻松、明确很多。而在之后的项目B、C、D中,就可以考虑展现其他方向的能力。从整体上,规避了匠气的风险。


艺术作品集匠气怎么办


  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尊重,但过于“匠气”,在作品集中是绝对行不通的。海外艺术院校注重学生的自主表达、创意性,和风格特色。尽管从绘画能力上来说,大部分“匠气”背后都是扎实的基本功,但作品集可不是用基础技能堆积起来的。


  艺术作品集匠气,主要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创作和想法,二是排版。创作上,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创意思考能力,以扎实的基础和先天的个人背景作为优势,敢于表达和思考,利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情感,去丰富作品集。在作品集创作中,清晰自己的想法和主题,切忌为了创意而刻意创意;其次用逻辑来连结其作品集的每一部分,才能保证创意的可实施性和延展性。在一些“同类”的热门话题中,更要把握自己想法与创作表达的结合,从其他角度看待问题,更试着去做跨媒介的混合创作,即使是热门话题,也能成为你的加分项。最后在排版中,切忌一股脑的把作品每一步都堆上去,首先明确作品集整体的布局和调性,做宏观上的排版和规划,之后明确每一个项目的侧重,以及具体到每一页的能力点展现,有取舍、有兼顾的完善作品集。



自然光线为你分享更多话题: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留学,高质量的作品集如何打造?

艺术设计留学作品集_色彩对比_色彩对留学艺术作品集设计的影响


本文均属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团队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留学规划
姓名:
联系电话:
申请专业:
意向院校: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