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灵感怎么寻找?自然光线曾经给大家介绍过,逛艺术展是大家找灵感的好去处,可能大家会说,展览是建立在空间基础上的,它有很充足的条件去播放和传达声音,但我们的作品集除了电影、动画等专业之外,大部分作品只能以图片的形式上传给院校。那么声音该如何呈现在视觉的基础上呢?作品集声音设计,如何让招生官听到你作品集中的“声音”?
最近在北京最火爆的展览是在央美的——《太虚之境》,视觉设计师雷安颠覆性地利用视错觉,配合声音的处理,创造出许多现实中不存在的空间,营造许多的“幻觉”,对于这些作品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作者雷安是这么认为的:“当人们了解一个东西,对它视而不见是非常容易的,而如果能够通过看见它、听闻它,用身体感知与作品切实的交流,更容易产生彼此间奇妙的连结并激发我们对常规世界的反思。”
《迷失花园》展览现场
“通过作品切实的交流”“和观者建立连结”“突破常规”这些目的不正是我们希望通过作品让招生官和院校看到的吗?不对,按照这个灵感逻辑,是让招生官“听”到!
当声音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就需要通过设计进行视觉转化。说到作品集声音设计,可能许多人会认为这是属于音乐的学科范畴,其实无论从设计手法到呈现方式,声音设计都属于我们艺术设计的领域。LCC/伦敦传媒学院就有专门的Sound Arts and Design/声音艺术设计。
我们从它的学科介绍中可以了解到具体的学科内容:BA(Hons)Sound Arts and Design centres on the creative use of sound,both as a medium in its own right and in support of other media,including sound design for film,animation,field recording and soundscape studies,as well as interactive programming,multi-channel composition,digital improvisation and sound art installations.
声音设计是以声音的创造性使用为中心,既可以作为设计成果本身又可以用来支持其他设计学科,包括电影,动画,录音和音景音设计,以及互动装置,多维构图,数字化创作和声音艺术装置等等。
由此可见,声音设计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甚至它和任何一种设计技法一样还可以运用到不同学科的创作过程中。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LCC列举的用声音“跨界支持”到电影、动画、交互装置等形式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同学们都会比较好理解。
摇滚音乐专辑设计——《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
但当作品集声音设计运用到比如纯艺、服装、产品等差异性更大的学科类别,更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也是非常值得同学们尝试和寻找灵感的创作方式。
自然光线学员插画作品中以“声波”为主题
不久前,我们为大家解读过今年皇艺的毕业展,其中有一件产品设计专业的同学作品让人印象深刻,这位同学把将要离世的亲人的声音记录下来,然后在故人去世之后将骨灰作为原材料,用3D打印技术制成声波模型制品,通过这样的设计记录下故人生存的痕迹,用来弥合生者与死者之间距离。
在这件作品中,声音不但化成具象的视觉元素—“声波”,更成为了情感的载体,赋予了原本单一形式的工艺品、烛台等产品传递情感信息的艺术价值,也给了我们观者更加强烈的感官冲击。
皇艺作为艺术界的顶级院校,一直以来也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师为己任,更是不断开展跨学科的实践项目,它对声音设计的探索也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作品中,更是融合在学科教育里。
皇艺的热门专业之一Information Experience Design(IED)/信息体验设计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培养方向,Sound Design/声音设计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方向的课程大多以实验室的形式展开,同学们与视觉传达,动画和数字方向等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分享工作室,并且皇艺也非常鼓励各学科同学在项目上的合作。
我们以其中一位同学的作品为例,这是一个大型的装置作品,整体看起来是一面破碎的墙,墙体掉落下的石块中装着扬声器,观众可以拿起来聆听其中由作者事先录下的声音,这些声音中有战争的轰鸣声、有孩子的哭声、也有一些正在讲诉的故事。
作者通过这个作品希望让观众感受那些由于战争失去家园甚至家破人亡的人们真实处境,呼吁大家珍惜和平重视难民问题。而这种强烈的感官冲击可能仅仅通过视觉是不足以表现的,但通过这些来自现场的声音,观众脑海里的场景一下变得立体也更加能够感同身受。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声音元素的合理运用,可以非常好的拉近我们与真实的距离,对于同学们选择社会性或者人文主题的创作是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方式,既能平衡作品的创意点又能够还原真实事件背后的深刻意义。
当然,作品集声音设计也不仅仅只能表现比较沉重的话题,毕竟传递真实只是声音最根本的作用,而当我们利用科技和艺术的结合,让声音创造一种穿越视觉和语言的新的交流体验也是我们探索的另外一个方向。
在Parsons帕森斯设计学院的服装设计课堂,有过一个将科技与音乐融入服装的实验项目,Parsons邀请了Mannes音乐学院的同学一起创作。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声音形态,Parsons学生使用了可循环的充电电池结合液态屏作为服装面料,这些新技术超越了材料性能的限制,从视觉上展现了Mannes学院同学的原创音乐作品。
他们利用一个交响乐经典的白色礼服为原型,用鲜艳的几何形状投射到连衣裙上,与穿戴它们的表演者演奏的音乐共舞。黑白色块代表钢琴家的琴键,随着鼓声的进入,绿色的球体和红色三角形也随着节奏开始跳动。
人们会对音乐有色彩感知,这个理论其实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但在我们生活中也能得到印证。就像我们常常会觉得悲伤的歌是冷色调的、听到欢快的歌时,脑海里的画面也会变得鲜艳。而对于交响乐来说,音乐的起伏、变化更加丰富,带给我们的色彩感知也理应炫丽些。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新媒体、交互等新学科的出现也在告诉我们观众和艺术品之间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值得我们重视。而通过以上这些案例,声音就是能帮助我们实现互动的设计元素之一。
如何让招生官听到你作品集中的“声音”?今天自然光线为大家介绍了这些作品集声音设计,在我们的作品集创作过程中,也可以多多尝试这种“感官的跨界”,利用声音、味道、触觉等等形式,跳脱出“画框”之外,建立艺术作品形式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帮助我们创造出能与院校、招生官对话交流传递信息的作品集作品!
自然光线为你分享更多话题:
覆盖自然光线6大系共72条作品集建议,助你在申请季前完成华丽蜕变
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游戏设计_游戏开发_声音设计_课程内容及就业
本文均属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团队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