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收获的季节已经临近,近日自然光线也接到了一个喜讯,我们18-19届四位景观建筑留学的学长学姐,在顺利进阶名校深造之后,再度携手组成梦幻团队,荣获景观设计界的奥斯卡——2020 ASLA Students Awards城市设计类(Urban Design)荣誉奖(Honor Award)。
作为Students Awards中城市设计类,唯一获奖的非北美院校团队,四位学员能够获得美国景观大奖的认可,无论对于学员个人还是自然光线来说都是至高的荣誉和惊喜,而反观惊喜的背后是学生们专业能力数年的打磨和累积,是自然光线作为领路人的坚持和培育,是无数因子的碰撞所引发的必然结果,从对接海外教学模式的作品集培训课程,到顺利拿到offer进入梦校,再到学生们的专业才能得到行业权威认可,一帧一幕的画面一步一个脚印,自然光线始终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正如我们的口号USING ART TO DESIGN YOUR FUTURE,名校offer只是第一步,我们更加期待学生持续迸发的创意能量,并致力打造更深更广的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艺术梦想丈量无限未来!推荐:景观设计去哪里留学?AA or UCL?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四位获奖学员一起回顾这份惊喜背后的故事!
2020 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于1899年由数位杰出的美国景观设计师所开创,作为行业内的国际知名盛事,ASLA竞赛被誉为“景观行业的奥斯卡”。
ASLA每年面向全球业界和学术界发出邀请,经过专业评比和筛选,为杰出项目颁布专业奖(Professional Awards)和学生奖(Students Awards),后者根据研究题材不同,分为综合设计类(General Design)、住区设计类(Residential Design)、城市设计类(Urban Design)等八个大类,每个类别设置一个杰出奖(Award of Excellence)和若干荣誉奖(Honor Awards),这些精彩纷呈的作品代表了景观设计行业光明而包罗万象的未来。
2020年对于全世界来讲都是不寻常而充满挑战的一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ASLA参赛及评审流程更多地转移到了线上,但竞争的激烈程度依旧白热化,今年的学生奖总计有560份作品参赛,35份胜出。
在这35个出类拔萃的作品/团队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是大学同窗,更是相知相惜的伙伴;是“学习小组”,更是一路并肩的战友,他们都曾在自然光线度过一段难忘的学习时光,随后来到欧洲知名院校继续进行研究生阶段的深造,除了个人的成长和学业的精进,更可贵的是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始终怀揣对景观设计专业的执着和热情,不断探索和进取着,并且在团队合作中保持着极高的效率和凝聚力。
另外,他们还是本次ASLA Students Awards城市设计类(Urban Design)唯一一组获奖的非北美院校团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特别的团队,以及这个获得2020 ASLA城市设计类(Urban Design)荣誉奖(Honor Award)的项目——“共生于紧急和常态之间:在荒野-城市交接区(WUI)的山火高发地带重构水资源的多样利用”,一边了解创作过程中的故事,一边解读项目如何在“命途多舛”的2020年,用可持续的景观设计理念,给脆弱的环境带来更多元的生机和可能!
项目名称及团队简介
杨同学(Guang Yang)
自然光线 2018届学员
ML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潘同学(Shuai Pan)
自然光线 2018届学员
MSc Landscape Architecture(全奖)
Land Landscape Heritage
Politecnico di Milano
钟同学(Lanxin Zhong)
自然光线 2018届学员
MS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 Landscape Heritage
Politecnico di Milano
朱同学(Lihao Zhu)
自然光线 2019届学员
M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项目名称
【共生于紧急和常态之间】
在荒野-城市交接区(WUI)的山火高发地带重构水资源的多样利用
Q&A
Q1:参加ASLA竞赛的契机和准备周期?
A:我们是在二月份决定要参加竞赛为大学生涯做个留念的,但是具体参加哪个竞赛,IFLA还是ASLA一开始其实是不确定的,最后在4月份才决定参加的ASLA。然后我们在选题阶段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左右才确定场地范围和主题,然后五月份开始出图,用时两周(注:此处应有掌声),最后提交成果。
此项目位于大悉尼地区西部,彭里斯和里士满之间。这里被两条河流贯穿,也是悉尼典型的火灾易燃区。不同于荒野-城市交接区(WUI)以预防为主的传统城市设计方针,这个实验性的项目试图探索一种能够在该区域与潜在的山火共存的动态方式。新城将能够满足人们在紧急状态和日常状态中自由生活。同时,两条河流也在对抗山火威胁中发挥它们的潜在价值。
Vision&Methodology/Credit:Shuai Pan ASLA Website
由于山火难以预测的性质,火灾易燃区和荒野-城市交接区(WUI)的房屋和基础设施、包括居民日常生活,遭到破坏的风险日益增高。与此矛盾的是,随着急速的城市扩张和增长的人口压力,城市没有更多选择来安置居民到额外的土地。
一些澳大利亚的城市,比如悉尼,被密集森林包围,而不得不扩张荒野-城市交接区(WUI)的土地。有意思的是,尽管山火破坏在那些地区增长了,想要住在自然风光丰富的郊区的人群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此项目想要探索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在不可避免的山火威胁下,来发展荒野-城市交接区(WUI)的新城市区域。
Q2:如何确定此次项目的选题和场地的呢?
A:近年来澳洲山火对当地环境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景观作为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科,是否能为这场灾难带来更多的反省和回应,是我们选题的初心。
选址上我们一开始是以澳洲的东海岸为起点,沿着东海岸城市的分布和火灾发生频率,对场地位置进行逐步筛选,然后确定了堪培拉,蓝山国家公园,Londonderry等区域,最终根据可实施性,火灾的影响和其他综合因素等确定了我们现在的场地。我们的场地Londonderry呢,虽然相较于其他地块没有那么高知名度,但是火灾对于当地来说是一个比较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场地比较特别的一点在于东西两条河流,为我们之后策略的展开打下了比较好的生态基础。
介于干旱的夏天及近年气候变化,澳大利亚是历史上最容易受山火影响的国家之一。然而这种季节性的灾害在澳洲似乎越来越难以避免。尽管人为的引燃事件在强力的监管系统下很容易避免,但由高温或闪电引燃的自然山火难以预防。取代原先荒野-城市交接区(WUI)以预防为主的传统城市设计方式,这个项目实验性地形成了两种情境的场地,来探索在荒野-城市交接区(WUI)复合的多功能解决方式。
Spatial Structure in Two Tenses/Credit:Shuai Pan ASLA Website
策略一:从紧急状态到正常状态
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能够提升火灾多发区抗灾能力的“水促进”响应模型。
以下是四项措施:
1.构建额外的水道用于疏散,缓解紧急情况下道路疏散的压力;
2.在林地中构建以水为基础的防火带,以组织和延缓山火的迅速蔓延;
3.将一些洪涝土地转变为防火“临时收容所”,为被烧毁树林中无家可归的动物提供临时居所;
4.通过重建水系网络来优化水资源的保持和供应,从而保护消防员,增加灭火的可能性。
策略二:从正常状态到紧急状态
目的在于建造一个以水为主导的生活空间,来提升山火危害的抵御能力。
以下是四项措施:
1.改变荒野-城市交接区(WUI)以水为导向的城市空间,降低对城市的火灾威胁;
2.优化水系网络布局,以增强社区之间的联结性,同时协调应对火灾威胁的效率;
3.改善河道景观质量,增强生物多样性,协调空气湿度;
4.沿河建造体育和娱乐休闲设施,从而提升消防疏散中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素质。
Q3:如何应对“远程合作”+“远程调研”?
A:本来做好行程计划去澳洲进行实地调研,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只能各自待在家里做啦。“远程合作”方面我们是通过定期的网络视频会议来达成的,其实效率蛮高的,可能是长期合作的默契,也基于团队的顺畅沟通与行动力。“远程调研”方面由于条件限制许多场地信息我们是通过政府网站,官方门户,以及其他的地理信息数据网站收集的。
基于现场情况分析,提出了以水为导向的概念,为“易燃”城市提供了解药。两条主要的河流和它们的支流导向本项目的设计实践。在这个设计中,重新考虑了荒野-城市交接区(WUI)里水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水只具有灭火的单一功用。所以在常识里,当水处于“战斗”阶段时,自然具备直面火的力量。尽管如此,水在整个过程里都有足够的天赋来击退山火。
因此,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探索用途广泛的水,当山火迫使人们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警惕时,努力发现目前河流的更多潜力。设计目的在于利用充足的水资源,为荒野-城市交接区(WUI)的新城市构建一个示范模式。创造机会让人们与火共生,在正常生活与突发火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状态。在这里,水是连接正常情况与紧急状态的纽带或支点。
Two States in the City Centre/Credit:Lihao Zhu ASLA Website
Q4:在竞赛过程中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呢?
A:在内容方面,我们会对总体思路/设计策略/框架结构进行整体讨论;在表现方面,根据个人的擅长方向进行具体分工,最终再进行统筹整理,以确保整体的通顺连贯和风格的相对统一。从图纸分工来讲,大致如下:总体整理、策略分析类(杨同学);总体平面、逻辑框架(潘同学);各种分析类、Detail部分(钟同学);GIS方向分析,Detail部分(朱同学)。
Escape Guide Kit/Credit:Shuai Pan ASLA Website
Q5:遇到问题或瓶颈时,如何克服?
A:回想整个过程其实都比较顺利,毕竟已经一起搭档很多次,要说瓶颈或者困难的话,就是前期在确定主题和选址的时候会比较纠结,一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点子,大家的意见都很有意思,虽然很多闪光点但也都比较零散,没有找到确定的方向,万事开头难,确定主题的时候会比较困扰。克服的方法就是通过一起讨论各自方案的优缺点,比对过后最终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决定。
ASLA官方评语
本提案回应了2019-2020澳大利亚灾难性的山火现象,为荒野-城市交接区(WUI)提出了战略性建议。区别于惯常的预防措施,该项目通过探索水资源作为一种与无法避免的山火共生的途径——日常状态和紧急状态共存。这个位于新威尔士Londonderry的虚拟计划,呼吁贯通现存水路,为人和动物提供适于通航的疏散路线,并且为树木提供灭火水源。调整森林边界,种植柏树等具有一定耐火性的植物品种,增强消防员对抗火焰能力的同时,保护脆弱的居民,并结合其他策略,使荒野-城市交接区(WUI)宜居的同时,为山火的复发做好预警。
这次参赛是四名同学海外学习期间的又一次合作,从16年本科期间一起参与奥雅杯,到17/18年准备作品集,到20年研究生阶段一起参与ASLA。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背后由无数的汗水和坚持铺垫,对于他们来讲,ASLA也许只是专业之旅上一个小小的里程碑,前方还有更多精彩的机遇和挑战。转眼又一个申请季到来了,追梦路上的你,有没有从中感受到更多能量呢?
更多关于景观建筑留学推荐:
本文均属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团队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