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留学

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
始于梦想 忠于创造 无所畏惧 无限延伸
TO INFINTY AND BEYOND
艺术留学 > 留学干货 > 作品集培训 > 国外学生作品集借鉴价值高不高?

国外学生作品集借鉴价值高不高?

作者:自然光线/国外学生作品集借鉴/时间:2020.08.03 12:09:42
阅读: 点赞:1 次

  国外学生作品集借鉴价值高不高?很多艺术留学生听到国内的教育与国外的教育有差距,会刻意的在issuu、Pinterest、behance等平台找到海外申请者的作品集,从中发掘灵感。那么,这就不禁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国外学生作品集借鉴价值高不高?今天以建筑专业为例结合具体的院校UCL Bartlett和申请要求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专业理解有断档,设计思维便会出现偏差

在开始这个话题前,首先我们要聊一聊

国内外艺术生/院校、设计师

如何理解设计这门学科

以及设计中最为重要的设计思维


  国外学生作品集借鉴价值高不高?


  一般来说,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都是以结果为导向,侧重技能和扎实基本功的培养。这一点我想大部分学生都有感受,无论是最具代表性的艺考和校考,还是上学期间的专业学习。目前国内虽然也有央美、清华这样海外教学模式的院校,但大部分院校,都还是偏理论派的。


  比如我们艺考时候不断被提起的“三庭五眼”“四分之三侧”“暗部结构弱化”“站七坐五盘三半”等等,都是艺考时的“技巧”和“考察重点”。


三庭五眼示例画法

三庭五眼示例,图源Google


  再比如我们日常上课,所有的课程和科目都是相对独立的,美学原理、设计心理学、民俗学就是理论课,三大构成、基础绘画、专业课就是实践课。以建筑专业为例,每一门具体的专业课也是独立的,比如我们做作业,软件课就是提交效果图;建筑材料最终的作业以材料为主要;建筑史也是需要背背背的理论……


  总的来说,课程之间虽然看似是递进的关系,并且也是基于专业,在一个系统的框架下的。但是在国内的教学体系下,很少有学校或者老师,会告诉学生,这些课程之间是如何构成专业框架的,它们是怎样被联系起来的。大部分学生直到毕业设计,才会自主的完成一个包含以上所有课程的毕业作业。直到毕业,才第一次将专业系统的联系在一起。


自然光线学员罗同学作品集


  那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培养出的设计师往往就会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a.设计出发点与思路僵化,缺乏“想象力”;


  b.图面效果看似有模有样,实则空洞无味,缺少依据和可落地行;


  以上的问题和现状都反映出一个问题,也是国内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不知道“设计存在的意义”。举个例子,如果我问大家,你是如何定义设计的?相信有不少同学脑海中都会冒出那个答案——设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自然光线学员罗同学作品集,获得UCL在内6封offer

自然光线学员罗同学作品集,获得UCL在内6封offer


  但是,设计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设计可以解决问题?我想,继续深究这几个问题的学生,就少了很多很多。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设计是一种方法论(Methodology)


  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说最近我们面对疫情,大家是选择依旧出行,还是说选择在家自我隔离?面对每天的餐食,是选择叫外卖还是自己学做菜?这些其实都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我们提出了疑问,面前出现了不同的“选择”,问题便产生了。


海外某学生作品集

海外某学生作品集,申请UCL Bartlett,图源ISSUU

海外某学生作品集范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解决问题”,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潜意识里,有某种思维在帮助我们对事实本身进行处理,给出一个或具体、或概括的答案和方向。那么这种思维,我们就称之为“设计思维”


  优秀的设计思维,是一种发现人类待满足的想法愿望,经过分析处理,最终帮助人类实现他们想法愿望的一种方法。而这个方法,我们便可以称其为“设计”。


  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示例来看,比如苹果公司推出的面部识别功能(FACE ID),在功能被推出的当下,就让世界为之惊艳,并且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各个品牌的跟风。面部识别模组与主屏幕按键合二为一,不需要用指纹和密码,我们就可以轻松的解锁手机。


苹果手机的交互设计功能


  并且,苹果将还将指纹识别功能开放给了第三方应用(可以简单理解为APP、密码支付等等)。此时,Face ID就为苹果手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使用感。手机支付更为安全便捷,将安全等级提升至生物安全层级,支付宝、微信、Apple Pay等都支持了这项技术。


  其次,还有一点很有趣的就是,在iPhone的面部识别之前,其实大家根本没有意识到,传统的密码和指纹解锁、支付方式是不那么便捷的,但是这一点,就被苹果的设计师发现了。所以,我们从设计方法论的角度宏观来看,设计师应该是所有人中最擅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


  以UCL Bartlett为例海外院校如何帮助学生搭建设计思维?


  明白了什么是设计思维,以及国内学生的整体劣势,我们就需要看看,如何以海外教育理念,去补足自己的偏差。以UCL Bartlett建筑专业为例。大家可能会发现,建筑空间系的专业与其他科目有较直接的不同,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相较其他学科的互融性,建筑空间系专业相对来说,都更加独立一些。


  其次,从课程上来看,建筑空间系专业并不是每年都会有新的课程,更多时候,建筑类学科专业多以几个核心课程为主,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断深化的过程。


以UCL Bartlett为例海外院校如何帮助学生搭建设计思维?


  我们可以看一下UCL Bartlett本科期间的课程。其中有70%的课程,都是基于学生的设计作品来完成授课和评估的。也就是说,相较于国内先记住理论知识,再做作业,海外的教学方式更侧重于基于某一个项目,来逐步学习相关的理论。也就是上面这段专业描述中提到的——“……Understanding how to use those skills imaginatively in different contexts.”学生会学到,如何在不同背景下,更加想象化的运用建筑专业技能。


  具体的课程形式上,我们会看到,每一年都有一个名为“Design Projects”的课程,所占学分比重非常高,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好几倍,足见其重要性。


UCL Bartlett本科期间的课


  对比每一年的Design Projects,虽然有所侧重,但是总的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完整且专业的建筑项目,包含了项目开题,到设计方案搭建,以及最后落地,成果展现的过程。


Design Projects


  但是,我们想想国内的艺术教育方式,本科阶段前两年(甚至第三年),学生都很少有机会去完成一个完整的、运用到当下阶段所有专业知识的专业项目,更不要说以小组形式去合作完成了。


  这就再一次证明了我前面提到的,国内的艺术教学虽然也是逐渐加深难度,但是前期基础搭建阶段,各科目之间是相对断层的,课程与课程、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没有基本的联系和框架意识。因此,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国内学生直到毕业,都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具体要如何解释,也不知道自己未来可选择的从业方向到底有哪些。


  这里还需要和大家特别说到的一点,就是具体的课程形式。不只UCL Bartlett,大部分艺术院校都分为Studio,Lecture,Projects等形式。


  其中大家最常听到的Studio,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是“大设计课”,在英国的话,一般每周有两天都需要从早晨10点到下午6点。这个时间段内,同学们可以和导师预约时间,进行一对一的专业辅导。导师给你意见以后,你就可以在旁边继续深化方案。


  这种课程可以看做是各类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也算是海外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与老师的一对一的交谈中,不但可以了解整个设计的流程,设计思维,还有常用的设计方法,都能有很深刻的体会与理解。


自然光线学员罗同学作品集

自然光线学员罗同学作品集,获得UCL在内6封offer


  举一个我带过的学生,在去到英国后做的项目。他是在导师的指导下,打磨完成了一间300平米的小展馆,耗时六个月。这六个月中,打磨推敲设计理念(Design concept)的时间长达4-5周,占了整个项目时长的1/6。


  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做的事情包括,场地分析,头脑风暴,制作手工模型等等,寻找一个有说服力的设计灵感,然后将这些概念转化为建筑语言。因为,建筑教育就应该是教你用“建筑语言”讲好一个完整的、令人信服的、经得起推敲的故事。推荐:2021英国大学申请时间


国内作品集案例


  Studio的优势就在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以有机会在一个环境空间下,互相讨论,互相合作,这就模拟出了未来就业中最常见的协作模式。同学们可以提前感受、并适应这样的创作方式。其次,大部分同学在Studio下,并不需要担心自己被其他同学同质化,因为即使在Studio下,大家也有机会去完成自己的独立项目。只不过,在critique、presentation环节,可以更便捷的获取到来自其他人的建议。


  最后一点,申请要求上,除了本国学生外,海外学生全部被统称为“国际留学生”,申请要求也是完全一致的。这一点上来说,本国学生确实有优势,但是优势也仅限于语言等标化材料上,就像我们申请国内院校和海外学生申请中国院校一样,所要提交的材料和相关申请证明,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并不具有绝对的对比性。而作品集方面,大部分院校对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


  与其一味借鉴风格不如获得真正的设计思维


  最后,我们回到今天开头的话题,艺术留学作品集也存在“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吗?


  我觉得,与其说,国外的作品集比较具有借鉴意义,不如说,海外学生的设计思维,和海外艺术院校提倡的设计学习方式,更具学习意义。


  我们都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作品集也是如此。只是单纯的模仿海外学生的画图和作品集风格,不如从院校的设计学习理念出发,去真正获得可以长久帮助我们的设计思维。


  下面我可以部分的放两个国外学生申请UCL Bartlett的作品集项目——


国外学生申请UCL Bartlett的作品集项目


  篇幅有限,我这里只放其中的两个项目。但是我想,对比一下前面我放的同样拿到UCL Bartlett offer的自然光线学员案例,大家应该也能看到,他们都非常优秀,并且项目都各有特点,并没有说谁就更加优秀。


  这也是因为,自然光线一直都坚持,以真正的海外艺术教育理念,去进行教学、去启发学生。而不是基于目前学生在国内的艺术“基础”,去进一步塑造。更不是粗暴直接的模仿海外课程,或者创作思路。


国内学生申请UCL Bartlett的作品集项目


  以于博宸所在的教研中心为例,我们搭建教研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每一位学员提供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服务。当我们研究海外院校课程时,我们需要透过课程本身看到课程设立的目的,明白其中的联系,才能知道,怎样的课程设置是更适合中国学生的。


  通过对比国内外艺术院校的最新教学理念、学生作品,以及每一届学生的情况,我们才能在后续的教学中,让老师首先认识到要如何去教学、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教学。之后,结合老师在海外艺术院校的学习经验和所得,为学生带来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诉求,其次了解学生的情况、背景、能力,并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哪里需要补充,以及为什么需要补充,之后,再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弥补缺少的短板。


  看完了以上内容,大家是不是对设计和设计思维有了全新的认识?设计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但同时,它也是一门科学且严谨的学科。


  以今天我们说到的建筑专业为例,虽然建筑涉及的范围相当广阔,比如废旧家具改造、老旧四合院改建、3D打印技术等等,都是建筑会涵盖的。而建筑的尺度,则更有趣,从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再到建筑设计都能覆盖。


  我也相信,只要同学们掌握这种设计思维,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收益良多。而我们在日常的作品集创作中,也不需要强求以海外学生的作品集为最佳借鉴素材。与其看到他们的作品本身,不如去学习、理解每一个项目背后的设计思路和创作想法,从中获得更有专业意义的提升!


相关案例:


景观设计去哪里留学?AA or UCL?

UCL建筑专业留学申请,作品集一举拿下6所英国院校


本文均属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团队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留学规划
姓名:
联系电话:
申请专业:
意向院校: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