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创作中,很多同学可能都听过“实验性”这个词。比如实验性影像,实验性摄影作品,实验性先锋艺术等。“实验性”,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伴随着不确定性,但又暗含着先锋与前卫这样意味的词汇。在作品集制作过程中,也有不少同学希望为自己的作品集注入一些实验性的突破。可是“实验性”,在艺术领域,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说出来简单,做起来容易翻车的事情。那么,艺术创作中的实验性到底是什么?很多看似并不“实验”的影片为何会被称为“实验影像”?如何在作品集中融入实验性?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分享几位在影像和艺术领域都极具先锋意识的电影艺术家,他们几乎可以说是实验性本实。下面,自然光线作品集培训就带大家一起从他们身上找到答案吧~!
Jan Svankmajer
Jan Svankmajer/杨·史云梅耶是一位来自捷克布拉格的导演艺术家,在学生时期开始,他就热衷于一些超现实类型的电影和拍摄手法,而这种爱好一直延伸进了他自成体系的实验动画中,他擅长舞台布景,也擅长运用一些物品进行拟人化的表现。
在他的作品中,即使有演员参与,也是被“拟人”的状态,他通过无限的想象和超现实的创作手法,去表现人类的欲望。他的动画电影中往往是矛盾而又对立的,既有疯狂的怪诞,也有令人不适的局促感,以及诙谐的黑色幽默。
如何在作品集中融入实验性?在Svankmajer的动画电影中,他的实验性更多的体现在镜头下的故事中,而非拍摄语言,他擅长用荒诞而又令人瞠目的故事,结合奇怪的事物,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在他看来:“制造全新幻象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日常事物重新拥有生命。”
推荐影片:<食物Jídlo>
在这部片场不到20分钟无对白小短片中,人性的情绪被放大到了令人不适的程度。影片分为3部分,早餐,中餐,午餐,两个身份不同的人面对面无声的对坐着,代表着主动一方的男人从早餐时文静的吃相;到中餐时表现出互不相让,开始吞进桌上的任何物体,即使它们并不是食物;再到晚餐时开始吃起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整个影片画面,从最初的戏谑到后来令人略感紧张害怕。不禁让人感到害怕,人性之下,欲望控制着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一切的冷嘲热讽在故事里都被画面吃掉了一般。
大林宣彦
大林宣彦/Nobuhiko Obayashi可以说是日本很具代表性的电影人,在他的影片中,几乎每一帧都是在做实验,甚至有很多人都曾说:大林宣彦的电影太过实验了,我无法接受。他擅长将细腻的情感和怪诞的想法结合,更擅长用独特的停帧、快速剪切,去渲染这种融合而来的情感。在他的影片画面中,一切都是诡异的,但又充满着奇妙的美感。
从六岁开始就自己想方设法去创作小动画,一直到15岁时,在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拍摄现场完成了实习。他的电影天赋,也一直延续到了他进入大学,不同于当时大部分中规中矩学习电影制作专业留学的同学,他在大学期间,就经常拍摄8mm和16mm的自制电影。
受到当时美国先锋艺术的影响,大林宣彦的电影开始出现一种介乎迷幻和略带恐怖色彩的风格。从非常早期开始,大林宣彦就一直在尝试实验,不仅是想法的表达,还有对于设备和拍摄技术的掌控,这种超前的实验风格一直从短片,延伸进了大林宣彦后期拍摄的一些商业影片,以及广告片中。
相较于大部分影人拍摄的影片都是给观众看的,大林宣彦的影片往往具有较强的个人化,更多时候则像是对于个人想法的记录。
1977年,大林宣彦的恐怖喜剧电影<House>发布,这部影片直至今日都依旧被很多人视作经典。影片中少女们在恐怖的氛围下,依旧表现出奇幻的美感,而拼贴、融帧的视觉特效,则给人一种非常cult的感受。
推荐影片:<传说在下午,有时会遇到吸血鬼>
虽说<House>是大林宣彦的代表作,但是这部影片也并不逊色,延续了<House>中已经形成的、鲜明的大林宣彦风格,拼贴、混剪、跳跃。情节虽然老套,就是女孩爱上吸血鬼的故事,但是,在整个近40分钟的影片中,实验性一直存在。
在这部影片中,大林宣彦对于实验风格疯狂的执着溢出屏幕,画面奇异且独特,形式上虽然有点混乱,但是绝对前卫。高度的超现实特性,也让这部影片在恐怖的色彩下充满了cult特有的乐趣。
Georges Méliès
Georges Méliès/乔治·梅里爱,说他是电影影像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都丝毫不为过。他最异于常人,也最令人撼动的,便是他的想象力,这一点或许源于他本身就是一位魔术师的身份。而我们今天开篇讲到的杨·史云梅耶,更是Méliès众多迷弟中,最出名的一位了。
除了这层有趣的职业身份,Méliès更是电影影史上的第一位导演,他把自己的魔术完全的带进了电影,用魔术师般的想法和灵感,创造了非常多的电影拍摄手法,慢动作、快动作、停机再拍、淡出、叠加等等电影拍摄技法。对于梅里爱来说,电影不仅是承载故事的艺术媒介,更是艺术本身。
他在影视上创造了很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大都成为了影视上经典,更影响了电影的发展。在Méliès的一生中,他拍摄了数百部电影,但是限制于当时的技术,大部分都是短片类型的电影。即使是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下,他依旧创造了很多电影艺术化的表达,比如将戏剧元素融入电影,用戏剧结构去搭建电影故事构架。
总的来说,Méliès的实验性之于电影本身,就是一次又一次去发现电影中的魔术。他将电影从一种记录方式,变为了一种艺术形式,更通过剪辑和后期的创造,将电影技术,转化成了全新的艺术语言。或许对于梅里爱来说,电影也是他完成魔术的一种奇妙方式。
推荐影片:<月球旅行记>
这部影片是Méliès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直至今日再看,依旧极具奇幻的美妙感。电影的原型来自于《从地球到月球》与《最早登上月球的人》这两部在科幻小说史上留下名字的经典科幻小说。基于这样的灵感背景,这部影片也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科幻电影。
这部电影在拍摄时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黑白版,另一个是手工上色完成的。早在这部影片之前,电影一直是一种记录、描述现实的方式,尽管此前的很多电影已经开始有幽默、剧情、恐怖等风格了,但是科幻依旧是没有人接触过的领域。一方面在技术上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当时大部分影人的想法依旧停留。
什么是实验性?如何理解艺术的实验性?在影像层面下,实验性指的又是什么?以及,如何在作品集中融入实验性?而且不翻车?首先,实验性其实是一个具有时效性的词汇,为什么很多影片或者艺术作品我们现在看来,并不“实验”,甚至有点还显得非常廉价且无趣?因为实验性往往是依据艺术品被创造的那个时间点来讲的。
其次,如何理解实验性作品集?实验性至于艺术创作,无论是动态的影像,还是静态的艺术绘画作品,它所指代的,都不是单纯的某一个方面,不单单指技术,也不仅是指想法。它是多层面的,也是综合的。可能不同艺术家在实践时会有侧重,但总的来说,它是基于艺术创作本身这个整体而言的。
最后,如何在自己的作品集中融入实验性?讲真,实验性很难把控,尤其对于零基础,或者艺术创作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来说,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也并不是说,实验性在作品集中不可实现。我的建议是,在你无法完全掌控自己想法和创作形式时,切忌一上来就要实验性,或者直白一点来说,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创新意识,不管不顾一定要实验。在看了今天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后,我想大家也能发现,无论他们实验在哪里,都始终没有脱离他们的主题和表达初衷。并不会单纯为了炫技,而去实验。一切实验的前提,其实都是围绕着你的作品本身去进行的。在明确了创作和发展主线后,那么,便可以尝试从材料、主题发散、表达形式、创作媒介等角度,去进行“实验性”的尝试了。
本文均属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团队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