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留学

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
始于梦想 忠于创造 无所畏惧 无限延伸
TO INFINTY AND BEYOND
艺术留学 > 留学干货 > 作品集培训 > 平面设计转专业零基础申请皇艺RCA/伦艺LCC

平面设计转专业零基础申请皇艺RCA/伦艺LCC

作者:自然光线/转专业零基础留学申请/时间:2021.06.17 11:43:30
阅读: 点赞:0 次

  自然光线今天来给大家介绍的是Ziyi同学从Consumer Behaviour转专业零基础拿下RCA、LCC平面设计offer,她的平面设计作品集包含8个项目,更融合物理、纯艺、首饰、互动装置、人体机械、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动画、声音艺术、包装、行为艺术、字体、建筑空间、用户体验、书籍装帧、行为营销、交互设计等近20个专业与领域,作品集项目横跨中国、美国、德国、法国、瑞典融合在地文化与全球热点话题,更关注边缘化群体的生存现状与未来,她就是我们今天的采访对象Ziyi同学,皇艺RCA/伦艺LCC平面设计作品集申请经验分享。


  对自己的优劣势有明确认知,让她零基础转专业拿下RCA


  零基础转专业申请英国硕士平面设计,想要拿下RCA/皇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的,其实对于Ziyi同学来说,也是如此。虽然本科期间有过Fine Arts相关的学习经验,但是设计基础相较其他非转专业学员来说,仍较为薄弱。


  在认识到这一点后,Ziyi同学很快开始了自己的基础训练课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自己的作品集创作。在基础课期间,与老师不断的深入接触后,老师也发现Ziyi身上区别与其他学生的优势:


  首先,她非常有想法,总有想不完的有趣点子,她擅于发现一件事物的另一面,也热衷于去尝试全新的事物,获得新的技能;其次,她对自己的申请非常有规划,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比较薄弱,需要加强去补足;与此同时,她本科期间Visual Art Study&History的学习基础,为她奠定了较深的“跨学科”意识和基础。


  借助于这3点优势,基础课一结束,Ziyi与老师便很快开始了作品集课程。首先从本科期间与设计相关的Fine Art基础上入手,提炼出Ziyi能够掌握、并且感兴趣的方向,通过有趣的话题,来展现出Ziyi的申请优势。


  Q:可以先和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你个人的申请背景吗?包括原专业、申请专业这些。


  Ziyi同学:我申请的是平面设计专业,现在拿到了RCA皇家艺术学院和LCC的offer,过几天还需要做圣马丁的面试。我本科是在加拿大上的学,修的是Consumer Behaviour和Visual Art Studio&History的一个双学位。有一点Fine Arts Diagram的学习经验,但事实上Fine Arts和设计差距还是很大的,所以也相当于是零基础吧。


  我在学校的时候,很少会上与绘画相关的课程,大部分课大都是有关媒体、雕塑、Prints、摄影等一些偏媒体方向、混合媒介这样的。


  我的作品集课程前前后后加起来上了有一年半吧,我最开始上了大概有10节左右的基础课,因为我之前完全不会那些软件什么的,所以老师其实是从头开始教我的。后来就是我的一个一个作品,我的平面设计作品集里一共有8个项目,好像比大部分同学会多一些,所以时间上可能比其他同学会稍微长一点。


  这些项目有几个是我最开始从Fine Arts入手去做的,之后又进行了延展和扩充做出来的一些小项目。


英国平面设计

Ziyi同学的作品集,一共8个项目


  Q:你觉得本科学习的专业,对作品集、以及硕士阶段的申请,有什么影响或者帮助吗?


  Ziyi同学:我觉得是有的,因为就皇艺来讲的话,我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就表示,他看到我所有的作品,最最最喜欢的一点就是,我一直在做跨学科的混合应用,我觉得这也是因为Fine Arts Diagram在我做作品集过程中,给我帮助很大的原因。


  其次,我的专业老师Dong老师,在我平时创作和上课过程中,也特别鼓励我去尝试跨学科作品集创作,因为首先我确实没有什么美术/绘画基础和背景;并且Fine Arts无论是讨论的角度,还是它研究的话题,其实都是比较容易找到一些特别的出发点的。


  因此Dong老师就提出建议,希望我可以从我Fine Arts这边的专业背景中,提炼出一些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然后去做一些有趣的、能展示出我申请优势的项目。我们的课程一开始,就确定了这样一个大方向和方式,之后我每次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会第一时间去和Dong老师交流讨论,和她商量这个想法。


  每次Dong老师都不会让我单纯的局限在设计这个范围内去思考,而是会从Fine Arts或者其他专业的角度,去引导、扩充我的想法。之后再将我们两个人的想法和讨论结果融合一下,慢慢去发展、梳理思路,最后去将我们的想法和结果做出来。


  老师引导交流想法,自主把控创作方向,更实地走访考察,让自己成为“当地人”


  随着作品集课程的开始,Ziyi和老师都发现,虽然Ziyi有很多想法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想法都是具有实践性的,可能有想法,但是想法要如何延续、如何进行,Ziyi有时候就会失去方向。


  因此前期的课程重点,就主要集中在思维逻辑的提升,和思路的梳理上。老师并不会强制性的要求Ziyi做什么,也不会直接告诉她,怎样做,能直接达到最好的效果。


  每当Ziyi有了新的想法,老师都会和Ziyi不断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商量想法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共同确定下项目的主题和创作方向,之后由Ziyi自主把控整个项目的方向与创作执行。


  Ziyi同学告诉我们,她的作品集8个项目里,有3个项目都曾经历过推翻重做,老师并没有不耐烦,而是因材施教的与她一起学习,查阅资料,互相讨论。而她本人,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项目,去到美国、德国、瑞典、法国做实地考察与街头采访。


  她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和当地人获得共通的想法、理解,和观念。从而更好的尊重当地文化,和研究对象群体。


  Q:那你可以和我们讲讲你的作品集项目吗?


  Ziyi同学:我的作品集整体来说,都比较偏向于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边缘化人群等,公益性、文化研究性非常强。


  我最喜欢的作品,有两个,一个是关于时间延展性的项目,叫作<Unfold Fold>,还有一个是关于欧洲难民群体的项目,叫作<Lust for Life>。


  在<Unfold Fold>里,我做了一系列关于时间延展性的视觉体验,我特别喜欢它的原因,就是我在这个项目里结合了很多的学科。在项目开始前,我做了很多文化背景的调查,老师也给我很多方向和建议,告诉我一定要去做背景调研和文化研究。


平面设计作品集

Ziyi同学的作品集<Unfold Fold>


  因为我刚开始的时候是完全不会梳理我的思路和创作的,我可能很喜欢去想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这些想法都是比较碎片化的,可能就是瞬间出现在我头脑里的,我有想法的时候我会去研究他们,但是我并不知道要如何将自己的想法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一件作品体现出来。


  这是我的第一个作品,老师从这个时候开始,就一直在引导我怎么把我“得到的信息”,转化成“我能用的信息”,并且怎么变成视觉化元素。


  因为这个项目就是边学边做,包括很多基本的技能、方法、思考、整合方式等,我都是在这个项目里学会的,所以这个项目进行的时间就比较长,大概有一个暑假吧,大半个月。这个项目进行的时候,我有事没事都会去上海图书馆查资料,做研究,我和老师也进行了很多的项目小试验。


  最后这个项目进行的时候,我做了很多关于时间的视觉化展示,比如把一个西红柿放在那里,观察它慢慢腐烂的变化,之后把这样的视觉元素提取出来,从而表达一种“时间延展性”的概念。就像下面这张图这样:


平面设计作品集申请经验

Ziyi同学的作品集<Unfold Fold>


  这个其实我也有用到“跨学科”,因为这个就用到了物理的一个时间晶体的概念,我把它和我做的视觉试验结合一下,因为我这个项目的主题就是“时间延展性”,因此就结合物理学的概念,去做了一个小图案。


  这个项目是一个比较哲学的,不是能很直接的就提取到视觉元素,或者很直白的进行表达的,所以第一次我拿着这个项目给所有的专业老师critique的时候,大家都表示,不是很明白我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内容;并且老师也反映,这个项目初期的成品太过于Fine Arts了,不是很适合去申请Graphic Design,所以Dong老师又重新帮我梳理思路,重新探讨方案。


  最后的定稿成品,就更加Graphic Design了,是一个interactive的海报、字体这些。最后的这个海报是经过了多次折叠后的样子,从而将视觉性的内容,换成了在空间中的一种互动展示折页。


英国平面设计作品集申请

Ziyi同学的作品集<Unfold Fold>


  接下来这个<Lust for Life>,这个项目是最能表现我作品集整体方向的作品。这个项目进行的时候,我去欧洲做了很多的街头访问,看了看当地的难民以及当地的环境。因为当时难民在欧洲是一个非常受关注和话题讨论的群体,所以这个项目的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我是在瑞典和德国完成的。


  瑞典是最早开始大量接收难民的国家,但是近几年已经停止接收难民了,德国是最近几年开始,大量的接收难民。它们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国家,所以我就去到当地,去做街头访问,问了很多人。其实除了瑞典和德国,巴黎我也有去探访。


  问题很简单,只有两个,一个是“What do you think would be the MOST challenging thing for refugees to settle in a new country?”;还有一个是“Would you offer your help if refugees in the street asked you for help?”


皇艺RCA平面设计作品集

Ziyi同学的作品集<Lust for Life>


  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可以让人们关注到更多类似这样的群体,不只是难民,我们的社会上其实还有很多的流动性人口,都需要我们的关注。这个项目进行的时候,我还去做了很多文化的研究,包括文字、符号等,从其中提取了很多的元素进行整合。


  并且我觉得,不是所有的事情和新闻,都是可以通过“文字”这一种途径来表达的,所以我就希望可以通过视觉化的东西,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在RCA皇艺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到我关于创作想法的问题,我有告诉他,我并不是很想要做出,所谓多么漂亮的作品,而是比较偏向实用性,和文化讨论性的东西。


伦艺LCC平面设计作品集

Ziyi同学的作品集<Lust for Life>


  我觉得在这方面,Dong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没有强迫、要求我去做哪一方面的项目,而是很关心我的想法,希望我能做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作品,同时这个作品也是高度融合展现我自己想法的。她会一直跟着我的兴趣爱好和观点走,给我提出的很多建议,无论是技术也好,还是理论也好,都是因材施教的,所以我整个项目的发展都有很高的自由度,但也有很明确的方向性。


  像在这个项目里,Dong老师就启发我考虑了很多东西,包括最终方案的可实施性、便捷性、易传播性、成本花费等。不只是从视觉层面去思考,还要从其他角度和专业方向去沟通、思考。比如我从难民的角度出发,提取元素,最终将受众范围扩大到一个广泛的人群。其中有一个成品就是贴纸,人们可以立即、并且随时使用到这些东西。


  Q:除了你刚才介绍到的这两个项目之外,你的作品集应该还有6个项目,你是如何思考这6个项目的呢?


  Ziyi同学:我的作品集里大部分项目,延展性都比较高,最初都是比较小的项目,但是可发散性非常高,我可以通过这一个小的观点,引出非常多的创作内容。大部分最开始都不是只专注在平面设计方向,而是后期都可以通过平面视觉来展现。


  老师有给我很好的引导,告诉我怎么将想法最终落在平面视觉上,但是前期想法阶段,和进行过程中,老师又很尊重我自己的创作。


  这6个项目里,有一个叫作<Anxious Bubbles>,是针对抑郁症患者做的。这个项目结合了声音艺术、交互装置、3D动画,做了一个互动形式的零售机。不知道大家之前有没有玩过可口可乐的拥抱贩卖机,你只要拥抱一下贩卖机,就会获得一瓶可乐。我的灵感其实就来源于这个贩卖机。


  但我做的贩卖机并不会掉出可乐,我做了5组关于抑郁症的视觉化动画,以及一些声音,当你抱这个机器的时候,它就会出现动画、小泡泡,和一些类似于fortune cookie里的小纸条那样的小惊喜。


  我在这个项目里就用到了很多我本科原专业的知识,不只是做设计、做漂亮的图形,我还关注到了很多关于体验的感受,比如就算你没有办法实地的去感受这个贩卖机,你也可以在我的网站上去做互动。


  还有我的最后一个项目<A Mind Palace>,一个社会观察型的项目,比较偏感官、心理向,探讨了主观印象和客观事实的一种关系。这个项目我也做了很久,因为很多东西都比较难具象化。


  这个项目开始的时候,是我在UC Berkeley期间,当时美国Trump刚接手,美国人对于这件事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当地其实是有点混乱的。


  因为我在前期学习景观设计的时候,研究了隈研吾的空间层次和结构,所以通过理解他的创作表达,我最后就做了一个建筑景观空间一样的折叠手工书,用不同的建筑层次去表达不同的体验内容,每一层也都用视觉元素去表达不同的寓意。


皇艺RCA平面设计作品集

Ziyi同学的作品集<Anxious Bubbles>


  然后我还有一个项目是我自己觉得比较有趣的,这个项目也是我和Dong老师不断探讨后得到的。因为我其他的几个项目都有点“概念化”,所以这个就是比较实用的一个项目,关于共享单车这个主题。


  共享单车虽然很便利,但是它的出现其实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尤其前一段时间开始,很多人为的破坏、对交通环境的影响,和景观的不适用性,都让它慢慢从城市文化中被隔离开来了。


  当时我和Dong老师讲了我的概念,但可能因为我自己也没有思考明白我这个项目到底要怎么去进行,所以我其实也只是有一个想法和出发点,后面的实施和具体研究,都是没有的。


  Dong老师为了帮助我完成这个项目,她也去查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相关的报告啊、书籍啊等等,她自己就在做很多跨学科的事情,来引导我,帮助我理清思路。最后我们商量出的结果就是去探讨“共生”这个话题。


皇艺RCA平面设计申请经验分享

Ziyi同学的作品集<BIKEBIKE>


  Dong老师当时就建议我,不要把想法只局限在视觉层面,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的表达,来间接的引导人们思考。尤其针对这种社会乱象的问题,其实对于人们来说,最直接的人体感官,可能比视觉更具有冲击力和思考性,所以最后我就想到了要用人体和服饰的关系来展示。


  首先通过一系列的海报,把自行车进行拆解,并和人体系统的连接在一起,之后又结合我本科的专业,去探讨了在沟通层面上的一种思考——共享,这个概念其实不只是行为和生活方式上的,还包含情感和信息层面。


  最后的海报是用明信片拼接起来的,可以用来寄送,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共享”的概念。虽然海报是一种最普通的表达形式,但是当它结合了情感与沟通方式,它就会变得更加有趣,有互动性。


  因为这个项目里本身就有人体这个概念,并且当时我一直在研究女性群体的社会利益和权益,所以我又做了一个很行为艺术的作品,把女性的身体和自行车结构结合在一起,做了一组很“别扭”的服饰,用来考虑自行车的本质,因为自行车的产生其实是和女性自由有关系的嘛。


皇艺RCA平面设计

Ziyi同学的作品集<BIKEBIKE>


  走访经历与学习方法让她获得灵感,对老师百分百的信任让她们成为设计与创作上的朋友


  Ziyi同学的作品集整体都比较偏向于社会化议题和边缘人群的研究探索,她关注当代全球化的热点问题,也将视野放在生活的细节处。


  为了让Ziyi更多的想法可以真实的融合,老师作为她的合作者,也去尽力查阅资料,和她一起研究。在老师的帮助下,Ziyi获得了从把“得到的信息”,转化成“我能用的信息”,并且变成视觉化元素的转变。


  Ziyi付出了自己百分之百的精力和努力,老师也给予她百分之百的支持和责任心,老师不断的critique、不断的梳理思路,通过新旧方案的对比,让Ziyi认识到:“跨学科”并不是说专业越多就越好,“跨学科”也需要有项目发展主线,也应该是有意义的。


  Q:我们发现你的作品集很多项目都是你到世界各地区做调研,或者走访做的,你觉得自己的这些经历是有必要的吗?


  Ziyi同学:是有必要的,像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和在地文化相关的,这种带有很突出当地文化性质的项目,如果你不去到当地,是很难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氛围的,很难有切身的体会。


  我自己的很多亲身经历,会帮助我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思考要用怎样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如果我不去做这些前期的工作,我可能就不会想到的要进行那么多“跨学科”的尝试。


  在表演里,有一种叫做方法派的模式,我很喜欢用这种方式去进行创作,每次创作的时候我会把自己当做是处于当时环境中的那个人,让自己融入项目,来清晰自己的感受。


  当你有了切身的感受,你与你所研究的这个群体,就有了更多的通性,更深的理解以及尊重。


  Q:你在前面几个项目的介绍中一直提到Dong老师,她的授课模式,对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吗?


  Ziyi同学:是的,首先就是因为我在有了灵感和想法的时候,我也有会有几个大概的方向,可能最终的结果我还没有想好,但是会有一个大概的思路,比如我开始一个项目前,老师就会问我:“你最近有做什么事情是你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吗?”,我会告诉老师很多我当时那段时间在做的事情,或者我在思考的想法。


  每个想法老师都会和我讨论,我们都觉得很好玩儿的,或者可以继续发展下去的,我们就会去尝试着做,不管这个项目最终会不会被放进我的作品集里,我都会和老师一起试着去完成它。


  每周上课的时候,我可能都会带着新的想法和新的方案,然后Dong老师都会带着我去尝试。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就是最开始的时候,想法有很多很多。我觉得这时候老师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虽然你有很多想法,但并不是每个想法都很“靠谱”,老师在这一阶段的作用,就是帮你筛选想法,帮你梳理思路,每个想法都去简单的尝试一下,然后发现自己真正关注的话题是什么。


  之后再将注意力和经历,完全的投入于最后的这个想法。就比如说,你想到要结合其他专业的方向去做这个项目,可能就会觉得要多做、多结合几门专业,但事实上,真正跨学科的作品,不应该是“花里胡哨”的,它有自己的主线和最重要的关注点,你的“跨学科”应该是有意义的。


  所以这时候和老师的交流就非常重要,因为你的想法不一定是有意义的,老师会从其他角度引导你,让你自己发现这个项目最好的突破点是什么。


  Dong老师对我最有帮助的一点,我觉得还在于,她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也给予了我最大的发展空间。针对我的短板:设计基础薄弱和逻辑混乱,她每次都很有耐心一次一次帮我缕顺思路,给我排版的建议。


  我作品集中有三个项目其实中途都经历了自己不满意、推翻重做的过程。这时候老师也没有不耐烦,而是对比我的新旧方案,从专业的角度跟我分析两个方案的优劣,再让我自己抉择。


  而且在跟Dong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只是针对作品去讨论,她也会给我很多作为设计师的经验分享,这对完全没有设计背景的我来说是很珍贵的。


  比如我去看了一些展览啊什么的,就会发给老师,老师去看展也会发给我,我觉得这种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的过程,对我整个对设计学科的认知建设都是很有帮助的。


  Q:关于面试,你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Ziyi同学:我面试的时候一共有3位面试官,一共进行了大概17、18分钟吧。其实我还挺紧张的,面试前老师有给我发一些准备资料,我觉得帮助真的很大,因为上面记录的问题,真的大部分都被问到了。


  首先他问了我最喜欢的是哪个作品,我先和他们介绍了一下我整个作品集的关注点是什么,之后就说了<Lust for Life>这个项目。因为我整个作品集都比较特殊,都是很有针对性的群体,像我最喜欢的那个项目,就是关于流动人口的,其次还有针对抑郁症患者,女性群体等。所以面试的最后一个问题,面试官就问我:为什么会想到要做这样的一个方向?然后关于我的项目<Feminist Orange>他还问了我一些“为什么要结合这些学科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之类的问题。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去回答了这些问题。


  最后面试官说的一点,我觉得是对申请皇艺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值得关注的,就是,面试官说他们很欣赏我做了这么多跨媒介的尝试和创意表达,我觉得如果大家是有申请皇艺的意向的话,可以多做一些这种尝试。


  自然光线为大家带来了Ziyi同学皇艺RCA/伦艺LCC平面设计作品集申请经验分享,近20个专业的融合,让她拿下RCA,丰富的个人经历是她创作的支持,有想法,对全新的世界充满兴趣,想法独立,对世界和全球化热点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解读方式。



自然光线为你分享更多话题:

平面设计作品图片 平面设计作品鉴赏

转专业申请RCA皇艺平面设计,作品集拿下英国名校offer


本文均属自然光线国际艺术教育团队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留学规划
姓名:
联系电话:
申请专业:
意向院校:
立即提交